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這是另一個聞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大教堂有兩個重要人物的遺作,一個是米開朗基羅,另一個是貝尼尼Giovanni Lorenzo Bernini。
16世紀時,該教堂面臨整修,經過一番取折,米開朗基羅被任命為聖伯祿大教堂修建案的建築師。教堂圓頂雖由米開朗基羅所設計,但在他過世後才完成。除了圓頂,米開朗基羅創作的「聖殤Pieta」也是教堂的亮點。「聖殤」是米開朗基羅24歲的作品,也是他唯一把名字刻上去的作品,當時他還默默無名,怕自己的作品被冠上其他藝術家之名。「聖殤」雕刻的手法太成熟,當時一般人都不覺得可以出自於如此年輕的雕塑家之手。可惜本次無緣親見,或許再過10年,回到羅馬時,可以一睹風采。
Pieta是受難與殉道之意。米大師所雕塑的聖母,通常是莊嚴中帶有悲傷的形象。耶穌的雙腿仍然如此柔軟,而垂掛的手臂與雙腿意味著死亡的悲痛與沉重。
教堂內巴洛克大師貝尼尼創作的高達29公尺的聖體傘,華麗的雕塑與光線互相輝映。另一個亮點是金碧輝煌的光輪,用來封存聖彼得講道的木製寶座。
教堂外圓柱迴廊的設計也出自貝尼尼。共有四排柱子,聽說只要站在方尖碑兩側的圓石地板上,四排柱子看起來變成一排。
廣場的方尖碑則於3世紀從埃及運至羅馬。教堂廣場前的大道則是墨索里尼開出來的。進入教堂不需門票,直接經過安檢即可進入,登頂則需要買門票10歐。
米開朗基羅對翡冷翠及羅馬是很重要的藝術家,大半的作品也都留在這兩個城市。主要是接受幾任羅馬教皇及麥地奇家族的委託案。
除了擔任修復聖彼德大教堂的建築師及設計老楞佐圖書館外,在羅馬有名的作品有「創世紀」、「最後的審判」、「聖殤」、「教皇儒略二世陵墓」、「酒神巴卡斯像」等。在佛羅倫斯有名的作品則包括「大衛像」、「聖家族」、一系列聖母雕像包括布魯日聖母、碧堤聖母、塔德聖母等、及「麥地奇家族陵墓」等。
他認為雕塑是「將囚禁在大理石中的人物解放出來」。他親自去採石場挑選作品需要的石材。他自述自己還是個嬰兒時就從奶媽的乳汁吸收了對大理石的鍾愛,因為他奶媽來自於石匠家庭。
至於他與麥地奇家族的關係,請參考「麥地奇家族簡介」篇。
從梵諦岡博物館到聖伯多祿大教堂有捷徑??
從西斯汀禮拜堂右邊小門可以直接到聖伯多祿教堂這件事,網友說法其實不太一樣,有些人說他們有問過保全,可以直接從銜接的戶外走廊進入聖伯多祿大教堂,有些人問過,保全說只限團體導覽。
不過,我待在人滿為患的梵諦岡裡,我的確看到亞洲面孔的遊客分批陸陸續續從出口處方向再走回西斯汀禮拜堂。待在裡面近3小時,似乎沒看到西方臉孔的遊客也這麼做。
但老實說,在人數眾多的展廳大家很整齊、有秩序地挪往同一個方向走去,而少數人卻往另一個方向擠過來,返回禮拜堂還是要注意動線的安全性。
在寫這篇遊記,花了非常非常多的時間看了中英文的資料。我只能說,梵諦岡博物館非常非常巨大,不論是量體還是內容,大家當場能感受就感受吧,畢竟「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我們也無法在短短一兩個月能夠完全吸收,更何況只有幾小時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