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卡蜜兒與羅丹Camille Claudel & Auguste Rodin(1882-1893)

卡蜜兒與羅丹Camille Claudel & Auguste Rodin(1882-1893)

很想一開始就介紹卡蜜兒,但很抱歉我還是先從羅丹說起。巴黎的羅丹美術館雖然是為了紀念羅丹這位近代偉大的雕塑家,但其中有一個房間保留給卡蜜兒這位亦是學徒、也是愛人、更是謬思的作品。相信羅丹內心也非常欣賞卡蜜兒的藝術天分。但我猜卡蜜兒仍然希望大家能夠凝視她,是因為她與生俱來的創作天分,而非與羅丹的愛情故事。

卡蜜兒從小就展現藝術的天賦,12歲開始著手於自己的作品,並曾經是雕塑家Alfred Boucher的學生。Alfred Boucher將卡蜜兒介紹給羅丹,卡蜜兒的作品《13歲的保羅》打動羅丹的心。當時卡蜜兒18歲,羅丹43歲,卡蜜兒成為羅丹的學生、助手及謬思。當時羅丹已有盛名,他的雕塑跳脫了追求希臘完美比例的人體,而是表現現代社會躁動不安的肢體,被喻為自希臘以來最重要的雕塑家。

有卡蜜兒相伴的羅丹作品風格,有了重大轉變。作品中開始出現女性軀體的感性姿態(kiss, 1882),以及男女交錯的肢體,這些作品都讓人感受到羅丹背後的卡蜜兒。

在兩人相戀期間,羅丹無私地傳授卡蜜兒藝術技巧,卡蜜兒本身擁有的藝術原創性,也給予了羅丹創作的靈感。

兩人用作品開展藝術對話,這段期間同一個主題的作品,出現兩人各自創作的版本。卡蜜兒擅長以超高的技巧將人物的情感釋放出來,這是從未出現的雕塑風格。

但是卡蜜兒一直在羅丹的陰影下,不論是金錢的贊助,或是藝術的成就。羅丹總是比她名聲響亮,可以輕而易舉地拿到許多委託案,反觀卡蜜兒奮力想走出自己的道路,卻因苦於無法拿到委託案,以致陷入財務困難。也許是時代對於女性藝術家的不友善,也許是她與羅丹不被社會認同的關係,阻礙其藝術發展。

卡蜜兒離開羅丹後,曾經搬至其他地方創作一系列的作品,並請友人阻止羅丹到她的工作室,以證明羅丹沒有參與她的創作。

兩人又是愛人、又是競爭者,卡蜜兒離開羅丹後,精神上逐漸出現失控的狀態,甚至毀了自己大部分的作品。即使想東山再起,因支持的父親過世,失去了金援及家庭支持,也因為她時而暴怒的情緒,讓她的家人有藉口把她送去療養院,直到三十多年後孤獨離世。

這麼有天分卻無法發揮所長的藝術家,怎麼不讓人心疼? 雖然卡蜜兒有些作品仍陳列於羅丹美術館,但追憶卡蜜兒最好的地方,是卡蜜兒紀念美術館,位於塞納河諾讓( Nogent-sur-Seine) 她的出生地。

遠離羅丹的巴黎,讓我們在諾讓靜靜的回憶卡蜜兒。

https://www.musee-rodin.fr/zh-hans/ressources/rodin-et-artistes/luodanyukamierkeluodaier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